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苏格拉底 苏州房观前一阵写了两篇关于学区房的盘点,反响热烈。 最近园区的学区鄙视链也在酝酿当中,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下。 小师妹还没有到要为孩子拼学区房的时候,但作为一个幸运的从幼儿园念到了大学的新时代青年,想聊一聊这些年的“学区之痛”。 望子成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师妹的朋友A小时候因为字写得丑,被追着揍了一路;朋友B因为不肯背单词,被关在卫生间反思了一夜;朋友C因为模仿父母的字迹给自己56分的试卷签字,被扣了一整年的零花钱…… 好好学习,几乎贯穿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顾佳买房,最近不少热播的电视剧中也都有为了孩子拼学区房的剧情,本来大家看着成年人的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再一看还要为了孩子上学冲学区房,顿时焦虑得挠心挠肺,要么深夜辗转反侧一次又一次坚定了不婚不育的决心,要么一个鲤鱼打挺起身研究起自己究竟能够到哪里的学区房然后开始肝工作…… 小师妹有个朋友,年纪不大,没有结婚没有谈恋爱,买房子啥也不图,就图个学区房。在我还在感叹这种“尽管孩子妈还没有着落但已经开始操心孩子”的大无畏精神的时候,人家却说,学区房升值啊! 想了想,作为一个房产媒体人,我还是太老实了。 很多人的想法是,买个学区房,学位用完再转手,孩子既能上个好学校,后期还能靠着学区房再挣一笔,就算不挣,至少不会亏。 所以每年高考、中考这种教育界的事,都是楼市的第一热点,小师妹也逐渐悟到了如何从一所学校的考试成绩来预判周边房价和楼市的走向。 或许每一个在学校里寒窗苦读的孩子们都不知道,他们的考试成绩,早在这时候,就已经和金钱挂了钩。 这种感觉,和每年教育机构拿学员的成绩打广告抬高辅导费的操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苏州的学区房,热在狮山和园区。 狮山和园区作为苏州房价的两大极,实在很难说没有这两个板块学校的加持成分在。 学区助推房价上涨这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以狮山为例,金地名悦的均价大约2.3W-2.4W左右,而只隔了一个何山公园的荷澜庭,均价已经达到了6W+。 两个楼盘除了品质的差距,但因为距离2公里不到,完全共享同一个区域的配套资源,但最后造成单价2-3倍的差异,其原因就是一个学区是金色小学,另一个学区是新区实验小学! 在新区的学区梯队中,新区实验则属于顶层,而金色小学属于底层,房价一个天,一个地。 而这种情况在苏州,并不是个例。 在新盘上,这现象也会存在。 虽然新盘未开盘前不得宣传学区(买房人可以注意下哈,如果有楼盘忽悠你有学区,一告一个准),但根据就近原则,多多少少也能预判出未来小区的学区会划分在哪,而新区有些楼盘周边可能并没有什么好学校,也会拿出新区可以考市区高中这个点来游说客户。 比如之前有个刚需朋友,在通安和望亭之间犹豫,最后尽管望亭更便宜一点,但由于通安至少是新区,以后还能考市区高中,就选择了通安。 怎么说呢,学区就像楼市中的屠龙刀,谁握住了谁就能大杀四方。 不过,自2018年开始,苏州教育集团化的趋势愈演愈烈。 园区的星海教育集团、吴江区三大教育集团、吴中区八大教育集团、高新区九大教育集团、姑苏区十大教育集团,到目前为止,除了相城区暂时还未公布集团化办学外,其余五大区都已经不同程度上开启了教育联盟的模式,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正在逐步展开!
|